Site Overlay

預防勝於治療-避免膝蓋痛6大關鍵

膝蓋關節怎麼保養?

「肝若好,人生係彩色ㄟ。」膝蓋也是。

膝關節的健康狀態,常與自主行動力有最直接關係;不論男女老少、樂齡族/銀髮族,保持膝蓋的健康、避免膝蓋痛或罹患關節炎、膝蓋傷後復健等,在生活中有許多值得注意的日常習慣。

膝蓋痛怎麼辦

避免下列的6個事項、並落實在生活中,可能對你的膝蓋有很好的幫助。

1. 跌倒風險 應避免

膝蓋不穩定或是疼痛會提高摔倒的機率,同時增加其他身體損傷的可能。
上下樓梯時,抓緊扶手,穩定步伐;根據老人家或患者情況安裝或使用輔具;定期檢查家中桌椅傢具的穩定性;家中的跌倒高危險區如浴室,安裝扶手或裝設乾濕分離;減少放置於高處的物品(減少高架子上拿東西的機會)來降低跌倒風險。

2. 避免休息太多

凡事應適量,休息過多會讓你掉肌肉(肌肉量減少)。
尤其是腿部肌肉減少,可能會造成走路吃力、進而導致肌肉減少的惡性循環 ,更可能會加重膝蓋關節的負擔。找一個對膝蓋有幫助的訓練計劃,並且堅持下去。如果不確定有哪些安全動作的或運動量的多少,最好的選擇是尋找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協助。

3. 避免體重過重

關心自己的體重。
如果體重過重,膝蓋就必須承受相對的壓力,而減重/減肥可以有效降低膝蓋的壓力。值得振奮的是,要降低關節負擔並非一定要達到理想體重,管理自己的體重與體態,膝蓋們會感謝你的。

4. 鞋子因素應避免

膝蓋健康若是被鞋子影響就可惜了。
選擇正確的鞋子、鞋墊或襪子,能夠有效緩衝膝蓋壓力。若患有膝蓋關節炎,醫生/復健師/物理治療師可能會建議患者使用特殊鞋墊/鞋子。若醫療級或特製鞋子或鞋墊,則建議諮詢專業的醫生/復健師/物理治療師。

5. 避免膝蓋做高衝擊力/高負擔的運動

膝蓋康復的過程中,不可不運動(因為會掉肌肉),但也不建議做高衝擊力或高負擔的運動,那可能會進一步傷害膝關節,因此可避免快跑、跳躍、跳繩等,同時避免弓箭步或深蹲等類型的運動,以減少膝承受過大壓力。復健膝蓋有特定適合的運動可以選擇,可以同時達到運動與不受傷的功能。

6. 避免因面子問題而不用助行器
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復健時有好工具的幫忙也非常重要。
助行器或拐杖等協助行走的輔具可有效分散膝蓋的負擔,同時是膝蓋受傷或是肌肉不足時的好工具,幫助膝蓋漸進地康復、肌耐力/肌力提升的過程,也能保護膝蓋不易受傷。也有許多支撐膝蓋的輔具可以選擇,幫助膝蓋的穩定,在復健的過程中有事半功倍之效。

以上介紹我們生活中6個可以避免的習慣,落實日常生活,習慣成自然,幫助你的膝蓋勇健

能蹲 能站 能走 能動

祝 膝關節 快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