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 Overlay

[血糖管理]6大重點看懂升糖指數/GI值/低GI飲食/低升糖食物,強化運動成效

努力運動、面部猙獰、臉部代償、汗流浹背,卻不滿意體態改變的速度與成效嗎?血糖管理或許能助你一臂之力。
血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長期血糖過高可能會提高罹患後天糖尿病的風險,血糖低又可能造成頭暈不舒服或甚至昏倒的可能;管理血糖的功課對身體健康顯得格外重要,尤其中老年人族群,更是直得關心的議題。
本篇透過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, 簡稱GI)、低升糖飲食型態參考,管理血糖也可以很簡單!為自己找到習慣、並且有成就感的方式,打造自己獨特的生活型態,不論性別年齡,努力找到更享受健康活力的自己。

什麼是升糖指數(GI)

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, 簡稱GI)標示食物吃進身體後,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。
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但並非所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是一樣的。升糖指數(GI)是根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波動大小而進行的相對排名。 GI值低(55或以下)的食物會被人體較為趨緩地消化、吸收和代謝,對於血糖會有緩慢上升下降的效果,也大多導致胰島素值降低。

血糖控制與生活

補充血糖的時機

喝能量飲料有助於提升運動/體能工作的表現,大家對這個觀念並不陌生,除了維他命的補充,其中血糖的控制也有一定的關係,而特定的食物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血糖,提供能量爆發,短時間讓身體更有爆發力;另一種情況是在大量運動後,體內能量短時間消耗,因此可以吃一些較快補充血糖的食物,以平衡耗掉的能量。

維持血糖平穩的時機

生活中需要腦力運作時,或不需大量體能時,血糖穩定相對能夠維持好精神、不易打瞌睡,就像體內有顆穩定供電的電池,能量不波動,提高專注力,提供腦力消耗的穩定能源。
問題來了,要如何能保持體內能量穩定供應呢?

低升糖食物與低升糖飲食

低升糖食物(Low-GI food):升糖指數小於55的食物
低升糖飲食(Low-GI diet):一整天的飲食組合升糖指數小於45(目標值)
澳洲血糖指數基金會(GIF):
藉由大量觀察與研究中歸納,全球人口最低GI值的20%日常飲食的數值是40-50;同時,分析在一項針對糖尿病照護的15項研究中,顯示低GI飲食有助於控制糖尿病時,每日平均GI值為45。該平均GI值已被證明對糖尿病患者具有顯著的健康益處,並有效降低心臟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;最重要的是,這是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的目標,我們相信,我們所有人都希望達到或低於45的GI。
備註:認識低GI飲食並非需要執著全低GI食物,而是保持以營養均衡、天然食物、多樣性的大原則來攝取!

低升糖飲食的優點

低升糖飲食的生活型態是一個簡單、容易落實生活又健康的飲食選擇;改善健康狀況、保持體力或是幫助預防或控制特定的健康狀況,低GI飲食都很有機會幫你做到。

有效控制/保持健康體重

體重過重/肥胖是大幅度提高第2型糖尿病、心臟病、或部分癌症的風險;而來自歐洲Diogenes的研究發現,適度的高蛋白搭配低GI的飲食方式,是中長期控制體重的最佳選擇。
運用低GI食物的飲食方式,相較較有飽足感且較不容易餓,防止吃太多、可達到控制體重不挨餓。
重要備註:並非指只吃低GI、不吃高GI食物就一定是好的做法,認識食物並選擇好的食物組合,選擇彈性大也相較容易執行(尤其外食族);比如說,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多屬於低GI值,如堅果類、奶油、三層肉等等,高熱量/高能量密度的特性延長了消化吸收的時間,但如果光只吃高脂肪的食物還是容易出狀況的,我們建議仍然以營養均衡、天然食物、多樣性的大原則來攝取,拿捏好各種食物的比例,並觀察留意自己對食物的反應,不斷修正進步,找到自己的最適食物組合!

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方式

有效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,據澳洲血糖指數基金會(GIF)表示:有研究證明,健康的低GI飲食可幫助糖尿病患者(1型及2型)控制血糖、血膽固醇、並有效降低胰島素抗阻,對降低糖尿病相關的長期併發症風險來說是個好選擇。

其他優點

  • 管理血糖值的好方法,降低許多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(如心血管疾病、心肌梗塞及中風、高血壓)
  • 幫助提高專注力、記憶力與學習效果
  • 可降低血中胰島素值,來減少體內脂肪形成與堆積。
  • 可提升 HDL(高密度膽固醇/好膽固醇);降低三酸甘油脂、總膽固醇及 LDL(低密度膽固醇/壞膽固醇)。
  • 其他:吃飽後不容易打瞌睡、對心臟健康有幫助、有助於眼睛保養等等。

低升糖飲食概念

低升糖指數食物
GI<55
特性:高膳食纖維、較粗糙、天然未加工、吸收消化較緩慢
低GI食物:葉菜類、菇蕈類、天然榖物(傳統燕麥/糙米/小麥大麥/雜糧麵包等)、瓜果類(絲瓜/苦瓜/冬瓜/小黃瓜/番茄等)、根莖類(山藥/白蘿蔔/蒜頭/洋蔥/蘆筍等)大部分天然蛋豆魚肉類、大多數海鮮等
中升糖指數食物
GI 56~69
特性:糖分較高、低纖維、澱粉含量較高
中GI食物:香蕉、根莖類(地瓜/芋頭/馬鈴薯/甜玉米/甜菜根/紅蘿蔔等)、南瓜、等
高升糖指數食物
GI>70
特性:高糖份、加工程度偏高、精緻食物(看不出食物原形)、消化快
高GI食物:白稀飯、白米飯、白吐司、白麵條、麻糬、湯圓、燒餅、饅頭、洋芋片、蛋糕、餅乾、汽水、冰淇淋、甜甜圈、斑點香蕉(過熟)等
更多升糖指數與食物分類可參考:馬偕醫院家醫科2016

低升糖飲食理想範例

試著想像每一餐吃的份量剛好是一個圓盤裝滿,目標是:
盤子上有二分之一是蔬菜、四分之一的蛋白質、另外四分之一是中、低GI的碳水化合物。
備註:這是一個比例拿捏的參考值,一餐中食物的多樣性、烹調方式、加工程度等都會影響綜合GI值;營養均衡是更應掌握的重點,因此一餐中可選擇高低GI值食物的搭配組合;避免全部都是高GI食物的組合,就能有效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動。
蔬菜
蔬菜選擇以多顏色、多樣性為原則;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,「每日5蔬果」是指3份蔬菜2份水果,每一份是半個飯碗的體積(青菜煮熟體積計算),蔬菜可多吃、水果則不超過2份。
蛋白質
每餐攝取體積可參考自己的手掌(不含手指)大小厚度;
葷食者:蛋/豆類/魚肉海鮮/乳製品/豬牛羊肉 等等;
蛋奶素:蛋/豆類/乳製品/藜麥類/堅果類等;
素食者:大豆製品(豆腐/豆漿/豆皮/豆乾/豆花)/其他豆類(如小扁豆、鷹嘴豆、豌豆)/藜麥類/堅果類等;
低中GI碳水化合物
根莖類(如蕃薯地瓜/芋頭/馬鈴薯/牛蒡/山藥淮山/蓮藕/紅蘿蔔/白蘿蔔等)/南瓜/玉米/傳統燕麥/糙米/紫米/五穀米/全麥麵包/蕎麥麵/豆腐麵/全麥義大利麵等等;
無麩質+中低GI麵條選擇:
糙米麵/蒟蒻麵/扁豆義大利麵/鷹嘴豆義大利麵/豌豆義大利麵等

具體執行低升糖飲食怎麼做?

並非一定要跟甜甜圈說掰掰:

低升糖飲食可說是選擇食物的組合,如果真的無法放棄心愛的高GI食物、療癒的甜食蛋糕,或是含糖飲料洋芋片等,那就別放棄,你只要選擇吃少一點,並且適量搭配低GI食物的來組合一餐,延緩血糖短時間衝高,血糖震盪的程度都會相對趨緩。
舉例來說,今天幫阿嬤慶生,大家回到阿嬤家帶了好多甜點當伴手禮,有巧克力蛋糕、有紅豆餅、有波士頓派!我的天啊!等等飯後我一定每個甜點都來幾口;於是吃正餐時,我選擇較多低GI的食物來組合這一餐,我吃了一支雞腿、一份地瓜葉、一份秋葵、一碗苦瓜排骨湯、還有一小塊南瓜,這餐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份量都留給甜點吧,計畫成功!

認識替代食物:

如果是「沒吃飯不會飽」的人,適應期也不需完全不吃白飯,可以選擇在煮飯時加入根莖類的食物(如南瓜、山藥、地瓜、胡蘿蔔)或是豆類(如小扁豆、鷹嘴豆)或混合部分比例的糙米、五穀米等,都有助於降低那一餐的食物攝取升糖值;中長期目標則可以慢慢提高全穀根莖類的比例。愛吃麵的朋友,可以選擇蕎麥麵、豆腐麵或全麥義大利麵、豆製義大利麵等,吃麵也可以擁有的健康選擇。至於白吐司除了有較高的升糖指數之外,還有相當高含量的鈉,如果是老人家或是腎臟相關慢性病者食用,是比較需要注意的;白吐司的替代選擇全麥或是全穀雜糧麵包。

偏好原形食物:

大部分來說,同一種食材的原形食物的GI值會比食品低一些;
舉例:切塊川燙的馬鈴薯GI值會比打算作成沙拉的馬鈴薯泥低,因為馬鈴薯泥經過搗碎的動作,身體會再更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,進而影響到短時間內的血糖上升速度;而比馬鈴薯泥更精緻(加工程度更高)的洋芋片就屬於高GI值了。

試著從早餐開始改變:

選擇全麥麵包代替白吐司、吃饅頭的時候選擇加顆蛋(蛋白質)或是一些堅果(好油脂)、吃刈包、潤餅的時候選擇少糖或不加糖等,簡單的動作就能有效降低早餐的升糖指數。
選擇天然傳統燕麥片來代替加工程度較高、含糖的早餐穀片;選擇無糖豆漿與牛奶輪流喝,或用豆漿代替牛奶搭配早餐的穀片;或是早餐選擇小扁豆、鷹嘴豆(均屬較低GI食物、含豐富蛋白質和膳食纖維)等豆類食物以取代部分高升糖傳統早餐配菜(如豆枝、含糖醬瓜等)的攝取量。

影響GI指數的其他因素

GI值偏低GI值偏高
食物精緻程度天然、原形食物加工、精緻
食物成熟度生菜、尚未全熟香蕉煮熟葉菜(仍屬低GI食物)、過熟的斑點香蕉
膳食纖維含量糙米白米
進食速度慢慢吃吃很快
食物型態水果切塊打成果汁
烹煮後糊化程度白米飯(已屬高GI食物)白稀飯/ 勾芡
料理方式水煮/清蒸油炸/煎/炒

飲食型態搭配運動效果看得見

看了這麼多低GI飲食的好處,但我們也不忘,吃飯是依照營養均衡、天然食物、多樣攝取的大原則來做選擇,對低GI食物太過執著而挑食也有可能會失去原本照顧身體的用心,因此找到平衡點才是最重要的。觀察、感受自己身體對食物的反應與變化,找到適合的飲食型態,就是最好的飲食方式;
而不論任何的飲食型態,運動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:
有氧運動幫助我們鍛鍊心肺功能、燃燒熱量;
伸展運動幫助我們筋骨柔軟,腳骨軟Q;
重量訓練/阻力訓練幫助維持肌肉、筋骨機能,並提高基礎代謝率;
找到自己習慣並且有成就感的方式
飲食運動雙管齊下,年輕人保持青春體力,老人家也能夠找回年輕的活力哦!

編筆記

自主飲食生活計畫(僅供參考):
自我勉勵:「自律,享受自由」「把握機會享受陽光」
事項/攝取量備註
早上起床喝溫水400~500 c.c.小口慢喝/
可選擇加半顆檸檬
每天喝水累計2000 c.c.喝茶或咖啡/運動量大時
補充額外水份
每天蔬菜類至少3份每份半個飯碗/
多樣化攝取
每天水果類最多2份每份半個飯碗
每天蛋白質3份每份1個手掌肉(不含手指)大小厚度
蛋白質選擇蛋豆魚海鮮類/優先雞鴨鵝/豬羊牛肉/奶類
每天油脂每餐1湯匙(15c.c.)/
共3湯匙
油鍋不發煙,避免好油變質 /或水煮/清蒸起鍋後再拌油
每天運動1小時 有氧/重訓/伸展
混合/輪流
每週休息1~2天
參考資料:
血糖指數基金會(GIF)由澳洲雪梨大學和新南威斯州糖尿病大學(Diabetes NSW&ACT)支持的非營利性健康促進慈善機構
你可能還想了解 Helpful link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