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 Overlay

防止跌倒?6招打造老人跌倒防護罩

「哪裡跌倒,就在哪裡躺一下。」是小編的理想生活哲學之一,其中的關鍵是不受傷;本篇來聊聊阿公阿嬤如何跌倒不受重傷。
銀髮長輩透過運動訓練保持身體機能,自帶跌倒防護罩,自主自由生活,不僅享受樂齡健康人生,更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,讓一家人幸褔快樂!

 

保命防跌

摔倒對銀髮族來說,是日常生活中巨大的潛在威脅:輕則影響銀髮長輩們的生活自主能力,重則可能導致重傷甚至衍伸失能風險;根據國民健康署2018年統計,65歲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原因,跌倒高居第2名!重複跌倒的機率更高達39.2%;「保命防跌」嚴然成為樂齡族生活的重要課題。

根據國健署調查,家中跌倒地點以臥室、客廳、浴室最危險,提醒民眾注意居家照明及防滑設施。

國健署2017年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」數據顯示,3280份有效樣本中,有495人(約16%)坦言一年內曾經跌倒,平均6名長者中有1人有跌倒經驗。

跌倒原因與地點

跌傷原因室內跌倒地點室外跌倒地點
1滑倒或絆倒/43%臥室/36%街道或路上/63%
2失去平衡或頭昏/37%客廳/31%公園或運動場/10%
3與人或物品碰撞/12%浴室/17%菜園或農地/9%

(統計資料來源為衛福部國健署)

跌倒主因分析

  1. 環境因素:包含視線不佳/不良、地面溼滑或起伏、光線不足、環境不熟悉、防滑設施或扶手功能不齊全等。
  2. 健康因素:可能來自身體功能退化:視力、聽力、肌力下降、關節退化、反應變慢等,以及因此而衍伸的平衡感及運動能力的減退等,生病或用藥副作用也可能導致長輩跌倒。

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建議,清晨、傍晚或晚上視線比較不好時,若家中有銀髮族需多加留意照明的充足,可增設居家環境照明設備來改善,並注意地板平整及地毯及踏墊翹起的邊緣,電線整理好避免絆倒、且保持室內地板乾燥,能有效降低銀髮長輩摔倒風險。

而根據統計,曾經跌倒的老年人中,約有2成開始注重並改善居家安全;值得注意的是,高達6成並沒有進行防跌措施的改善 。跌倒所造成受傷、骨折,可能讓長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,甚至長期臥床或死亡風險;曾經跌倒的老人家有高機率再次跌倒,因跌倒受傷住院者,平均每次醫療費用為9~13萬元新台幣。

身為有能力的家庭照顧者,協助爺爺奶奶排除環境上的威脅是相對容易的,創造安全的生活圈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;But! 就是人生都會出現這個but,當我們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時,銀髮長輩們還是得獨立生活,骨力銀行認為,有一種重要的任務叫做「訓練長者有健康行動力、不易摔倒、就算摔倒也不易受傷」思密達!

要能達成任務,阿公阿嬤的平衡感、肌力、骨力就成為關鍵3大因素,一起來看看吧:

平衡感

分成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,維持站姿和坐姿平衡為靜態,動態則包括走路和動作平衡。靜態平衡能力相關的因素有:身體的感覺功能、動作姿勢協調、肌力、關節角度、足部是否變形等,並進而造成歪斜的站姿或坐姿;而動態平衡感則影響走路穩定度、手腳動作協調能力。好消息是,不論高齡與否,透過訓練協調性與平衡感都會提高;醫界也發現,打太極拳,可將老人家跌倒的風險減少四成。主因是,太極拳招式常需以下盤做重心切換的動作,對強化下肢的肌耐力有顯著的效果。太極拳屬於較為溫和的運動,適合中高齡者,能夠強化心肺功能,提高身體穩定度,對肌肉骨骼的運動傷害風險也較低。

(影片由台北市衛生局提供)

肌力

肌肉的主要功能是搭配骨骼來支持人體所有的動作,足夠的肌肉除了能夠維持健康的運動機能、分擔關節負重,降低無力而摔倒的可能性,更在摔倒的驚險時刻更扮演著吸收衝擊、保護骨頭的重要角色,根本像是人體內建「安全氣囊」。因此,除了平衡感,透過運動來維持或增加肌肉量,是降低爺奶摔倒的風險與傷害的重要關鍵。
許多研究指出,一般成人30歲以上者,在不訓練的情況下,肌肉每年減少0.5~1%;60歲+,累積全身肌肉將減少30%,80歲以上則有一半以上的肌肉流失。了解到肌肉流失是身體自然現象,解決方案不外乎踏實的運動與訓練,進行重量訓練以維持/增加肌肉量,肌肉存本對自己健康大加分。希望就在雲的後面,必要時尋求復健科醫師、物理治療師或健身教練的專業協助,即使阿公阿嬤有較嚴重的肌肉流失甚至肌少症情況也不要太擔心,肌肉是人體相當神奇的器官,即便高齡80以上,也能透過正確的訓練來恢復肌肉量,改善肌力、肌耐力及柔軟度。

骨力

攝取高鈣與優質蛋白、適度曬太陽、負重訓練與運動,有助於存「骨」本。
世界骨質疏鬆基金(IOF,Internation osteoporesis foundation)會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%的骨密度,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。因此,在各年齡層階段都需要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來維持骨骼健康,理想狀態是從年輕時就開始「儲存骨本」;攝取適量骨骼健康營養份如鈣質、維生素D3及蛋白質等,如乳品類、高鈣豆製品、黑芝麻及小魚乾及深綠色蔬菜等,並保持適當體重,不吸菸及節制飲酒,避免過度飲用咖啡,避免熬夜等健康生活形態。
適時適量日光浴,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,一般氣候來說,建議在每天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,避開陽光最強烈階段,曬太陽10到20分鐘(不擦防曬乳),依情況調整時間以避免曬傷。曬太陽所轉化的維生素D3有助於人體自腸道中吸收鈣質,不但避免骨鈣合成不足的骨質疏鬆,同時也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。

綜觀以上,針對平衡感、肌力及骨力,進行有效且循序漸進的運動訓練,並搭配生活習慣與飲食調配,便能建立爺奶的跌倒防護罩。不僅如此,更能讓阿公阿嬤恢復身體機能、自主自由地快樂生活,享受樂齡健康人生!

高齡者健康操

跟著影片一起揪團動一動,簡單效果好(可自行選擇坐椅子或站立進行),年輕人也跟著一起來運動。

 

 

(影片由衛福部國健署提供)
國健署建議:

  1. 世界衛生組織(WHO,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)指出,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包括身體活動量不足、抽菸喝酒與不健康飲食。適量的身體活動會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失智、大腸癌、乳癌、憂鬱、衰弱的風險,還能預防失能,健康活力好處多。。
  2. WHO同時建議銀髮族要做不少於150分鐘/每週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,如健走、健康操、舞蹈、拖地、自行車、登山健行等,其中更包括增加訓練身體平衡及防跌的身體活動。
  3. 為促進長者健康,20分鐘「高齡者健康操」不受場地限制,坐姿及站姿2種選擇,不僅增加長者身體活動,還能強化肌力及平衡力,每天2次,健康有活力!

相關資訊:
長者防跌妙招 電子手冊 (由國健署提供)

參考資料:

每6名老人有1人曾跌倒 家中這3處最危險-中央社記者張茗喧201909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