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關節痛怎麼改善?
膝關節出狀況,是老年人常見的毛病,沒辦法走路、因此沒辦法自立生活,嚴重甚至被醫生告知要灌骨泥、換人工關節!?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?
常言道:「最好的照護就是自己照顧自己。」老年人能夠自理生活上的大小事,是一個家庭的幸福。為維持高齡者的肌耐力,自主訓練或日常運動,都能有效幫助老年人保持生活自主能力。其中膝蓋的健康,常與自主行動力有最直接關係;不論男女老少、樂齡族/銀髮族,保持膝蓋的健康、避免膝蓋痛或罹患關節炎、膝蓋傷後復健等,在生活中有許多值得注意的日常習慣。
今天為大家介紹4大方法,改善膝蓋疼痛,恢復膝蓋健康:
快速導覽
1. 愛運動
若膝蓋是慢性疼痛或機能退化,請嘗試運動,強壯的肌肉可以分擔膝蓋的壓力。
照護樂齡族的生活,運動是相當關鍵的一環,評估可行之下可以陪伴他們一起運動,從簡單的開始,漸漸達到均衡運動。有氧運動、重量訓練和伸展運動各有不同優點,常見的有:
有氧運動:北歐健走杖健走、游泳、水中有氧運動
重量訓練:彈力帶訓練、居家椅子肌力訓練、身體自重訓練
伸展運動:瑜珈、居家椅子伸展運動
其中風靡全球的太極拳是有研究認證的多功能運動,不僅可以改善身體僵硬、提高穩定性,同時能夠達到腿部大小肌群的肌力訓練,是降低老人摔倒風險的最佳訓練之一。
不論年齡層,運動的好處多多,掌握不受傷、不勉強、以及「有效運動」的原則,身體機能改善指日可待。
有效運動(國健署健康新觀念:每次10分鐘,每週累積150分鐘)
有氧運動:至少到有點喘
肌力訓練:有效的肌力運動指標是痠,會痠就是有效;不同的動作會有相對應的訓練肌群。
伸展運動:伸展時感覺到有點緊,注意不能痛。可以每天持續。
2. 休冰壓抬
緩解關節炎或是膝蓋輕微受傷,休冰壓抬的原則是你很好的選擇。
休冰壓抬分別是:休息、冰敷、加壓、抬高膝蓋刺激血液循環。
休息:在急性發炎的狀態下,多休息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之一。
冰敷:掌握黃金72小時,剛發生膝蓋不適或受傷時以冰敷處理,能夠有效減少腫脹。冰敷時可用冰袋或塑膠袋裝冰塊,記得以毛巾包裹避免凍傷,敷於患部約15分鐘後休息30分鐘。
加壓:穿著有壓縮效果的護膝配件,或是貼以肌內效貼布,有效減少腫脹與出血,也是分擔膝蓋負擔的好工具。
抬高患部:有促進回流以及降低腫脹的效果。
3. 熱敷
適用於慢性膝蓋痛以及急性症狀72小時的冰敷後。
可選擇熱毛巾、熱敷水袋或是膝蓋專用熱敷護膝來進行熱敷。為安全與方便考量,以洗澡水的熱水溫度為原則,每天熱敷3至4次,每次15至20分鐘。
熱敷不僅很舒服,對患部也有相當好的功能,包含促進新陳代謝、提高血液循環、減輕水腫或充血,能夠有效減緩疼痛。
4.嘗試針灸
尋求中醫師並嘗試針灸。傳統中醫療法的針灸,自古以來被廣泛運用在緩解特定的疼痛,至今也有許多西方社會以針灸來緩解膝蓋疼痛。
「最好的照護就是自己照顧自己。」
膝蓋疼痛症狀往往造成患者大幅降低行動意願/能力,運動量也跟著下降,長久以來可能造成肌肉流失或功能退化等現象,「30歲前,身體養人;30歲後,人養身體」因此我們了解日常保健與身體機能訓練的重要性。自助也需要人助,也提醒大家,適時尋求專業協助,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療程能夠更正確並有效的改善問題。
敬祝 膝蓋 健康